新浪新闻客户端

全中国玉米丰收,都得感谢他!

全中国玉米丰收,都得感谢他!
2021年10月02日 11:10 新浪网 作者 唐唐频道
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

  说到农业科技工作者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,应该都是袁隆平爷爷和他的杂交水稻。但其实,中国还有很多像袁老一样,数十年如一日,全身心投入到对农业的研究之中,为了中国人的饭碗,奉献一生的人!

  在河南,就有这样一位老人,几十年干的是玉米,看的是玉米,想的是玉米,一天也离不开玉米,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玉米育种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。

  择一事终一生,不为繁华易匠心!

  他,就是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——程相文!

  跟玉米结缘

  程相文出生在河南郑州的一个农村里,从小家境贫寒,经常吃不饱饭。

  1963年,刚从河南省中牟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的他,服从分配,到鹤壁市浚县做了一名农业技术员,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。

  玉米,是浚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,当时的亩产量极低,只有50公斤左右。再加上那年浚县恰好遭遇了50年难遇的洪灾,当地的老百姓连填饱肚子,都成了一种奢望。

  程相文曾亲眼目睹,饥肠辘辘的人们在吃树叶,啃树皮。

  有一次,程相文到浚县钜桥镇邢庄村,了解玉米的生长情况。

  乡亲们激动地围在他的身边,握着他的手说:

  “你是学农的,能不能想个法子,让地里多产些粮食,能让我们吃饱就行,娃娃们也就不会挨饿受罪了!”

  看着乡亲们眼中的泪花与渴望,程相文大为震动。

  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对饿肚子深有体会的他,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场景。

  从那以后,程相文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能吃上饱饭!

  漫长的南繁育种路

  想要让老百姓都能吃饱,最主要的就是让地里多产些粮食,而粮食想要增产,那就离不开种子。

  所谓农业发展,良种先行。

  1964年,深知种子重要性的程相文,主动请缨到素有“天然大温室”之称,能够使农作物的育种周期缩短一半的海南,参加玉米育种的工作。

  程相文独自一人,扛着50斤玉米种子,乘火车,换汽车,坐轮船,爬山坡,跋山涉水半个月,辗转从河南来到海南三亚崖城镇的一个乡村,开始了艰苦的异乡育种生涯。

  那时的三亚,可不是现在我们印象中那个旅游胜地,也没有像现在一样,设施完备的南繁育种基地。

  “南繁南繁,又难又烦”,南繁人广为流传的这句话,是过去艰苦条件的真实写照。

  程相文刚到海南时,用了很长时间来适应这边的气候,他一个人借助在老乡家,还要自己上山砍柴烧饭,被蚊虫叮咬,遇到毒虫毒蛇那都是常有的事。

  育种的工作进行的也并不顺利,第一次育种,玉米刚出苗就遇上了旱灾,程相文挑了十几天水,才一棵一棵的把几亩地的玉米都浇完。

  谁知道才浇完没多久,就赶上当地老百姓放水插秧,玉米地的地下水位升高,怕玉米苗涝死,程相文又开始挖沟排水。

  为了给玉米挑粪施肥,程相文还掉进过粪坑,大粪没过他的胸口,如果不是几个大娘及时把他拉了上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到了玉米生长中最为关键的授粉期,程相文每天都要忍受着高温,连续几个小时弯着腰为玉米人工授粉,累得腰都直不起来。

  他的手上脸上,都是被玉米叶子划出的血道,花粉落在身上,被汗水一泡,又疼又痒。

  虽然很苦很累,但程相文从来都没有抱怨过,更没有想过放弃。

  一到地里,他就什么困难都不怕了,心中没有任何杂念,一心想着怎么把活干好。

  支撑他的,除了责任感,还有来自老百姓的信任。

  “想起乡亲们盼望的劲头,如果不好好干,我的心中过意不去。”

  一年后,程相文带着种子从海南回到了河南,浚县的农民用上了这批种子,到了收获的季节,当地的玉米亩产达到了三四百斤!

  村民高兴地奔走相告:

  “小程带回来的种子可真是‘金豆子’!”

  看着欣喜若狂的乡亲们,程相文心中充满了自豪,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有停止过南繁育种的脚步,每年都要在海南和河南之间来回奔波。

  这一跑,就是57年!

  功成名就不忘初心

  如今,程相文已经85岁高龄,因为常年高温暴晒,他的皮肤黝黑,满脸皱纹,摘下眼镜后和农家老汉并无二致。

  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,连续创造了夏玉米5亩、100亩、1万亩、3万亩、10万亩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。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,其中14个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,其中“浚单”“永优”系列玉米品种,已经在全国累计推广5亿多亩,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!

  真可谓是:一粒种子播天下,富了农民千万家!

  因为在农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,程相文曾多次受到过表彰:

  “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”

  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 

  “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” 

  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” 

  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

  虽然功勋卓著,但程相文从不考虑地位,名誉和待遇,一心只想着为老百姓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种子。

  在这几十年里,他曾经有过无数次机会,可以回大城市做科研领头人,但他全都拒绝了。

  在他心里,育种是一件科学性,实践性很强的工作,不能只听汇报,只看数据。只有亲历亲为,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,才能做好育种事业。

  所以,即使现在已经年过八旬,他仍然坚持往返于海南与河南之间,每天到田里劳作。

  他离不开玉米育种,就像种子离不开大地一样。

  说起自己获得的荣誉,程相文总是非常谦虚。

  在程相文看来,自己这一辈子,就干了这一件事,种玉米。

  他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,能够取得如今的荣誉,是社会和单位对他的信任,给了他机会和支持,以及团队分工合作的功劳,自己的贡献反而没有那么大。

  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!

  即使已经功成名就,程相文仍然一直保持着一颗谦卑之心。

  忠孝两难全

  程相文把所有的心血,都倾注在工作上,把所有的深情,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玉米育种事业。

  在家庭生活中,他一直是缺席的一员。

  因为海南的玉米授粉期正好在春节前后,在程相文南繁的57年里,春节都是在海南的试验田里度过的。

  不仅如此,就连父母和妻子离世,他都远在他乡,没能见到家人的最后一面。每次听到噩耗,他都会强忍着悲痛去玉米地里走一圈,然后回到屋里痛哭一场,哭完了就又去了玉米地。

  当被问到,家里的三个孩子对他有没有怨言,会不会生他气时,程相文思索片刻,说出了那句让无数人心酸的话:

  “他们已经习惯了。”

  而当被问到,对家庭和孩子有没有遗憾时,老爷子终于忍不住哽咽出声。

  尽忠难以尽孝,自古不能两全。

  程相文强忍泪水,艰难地说出了一句,让现场所有人都破防了的话:

  “没有遗憾,我把工作干好了。”

  程相文的笔记本扉页上,写着这样一句话:

  “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,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。”

  这是他用来自勉的话,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。

  在程相文心里,中国饭碗就要盛中国粮食,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农民都种上咱们国内育出来的种子!

  他曾经说过,只要自己还干得动,就要干到最后一天!

  “要在有生之年为玉米育种鞠躬尽瘁,甘愿为民族事业献出毕生精力。”

  20多岁的程相文,抱着让农民都能吃饱饭,这样一个简单的初衷,把一生的时间奉献给了田间地头的工作,只为守卫中国人的饭碗。

  一生只做一件事,且做到极致,并永远地热爱,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工匠!

  在中国,还有很多像程相文一样, 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,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科技工作者们。

  他们胸怀国家和天下,淡泊名利,忍受孤独,潜心研究。为大家舍小家,在本应儿孙绕膝,尽享天伦的年纪,仍然奋斗在一线。

  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
  他们,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逐与学习的明星!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中国 河南省
权利保护声明页/Notice to Right Holders
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
  • 01 清华校友校外聚餐上百人食物中毒?疾控部门已介入调查
  • 02 英法领导人“口头升级”冲突,克宫警告:这趋势非常危险
  • 03 车主称问界新M7夜间高速行车时大灯突然熄灭 最新回应:系车主操作失误,已解决
  • 04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逝世,享年94岁
  • 05 拜登给杨紫琼颁奖,喊错了名字

图片新闻

河南大学礼堂失火 河南大学礼堂失火
低空旅游受青睐 低空旅游受青睐
航母游热度激增 航母游热度激增
上千米高空!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!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
视频新闻
嫦娥六号雨中奔月 嫦娥六号雨中奔月
福建海警编队执法现场画面 福建海警编队执法现场画面
打卡俄军缴获北约战利品展 打卡俄军缴获北约战利品展
县委书记被 县委书记被"花式"围猎攻陷

新媒体实验室

  • 朋友圈47%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%的内容在炫耀
  •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
  •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?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?
  •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
  •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.8%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.8%

    举报邮箱:jubao@vip.sina.com

    Copyright © 1996-2024 SINA Corporation

  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